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格局变,北京二手房市场分化显著

频道:租售信息 日期: 浏览:6

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分化趋势_北京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分析_二手房信息

以前靠“价格战”走量,现在购房者更看重配套和确定性。

中房报记者 刘亚 实习生荆博 北京报道

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结构正在经历微妙的变化,其中,北京的二手房市场尤为突出,堪称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。

根据最新成交数据,北京4月份的二手房(包括住宅和非住宅)总成交量高达17556套,这一数字显著超过了杭州、青岛等新一线城市。在各个区域中,朝阳区的成交量位居首位,紧随其后的是海淀区和丰台区。然而,密云区、门头沟区等偏远地区的成交量却十分低迷,部分业主尝试通过降价来促进销售,但效果并不理想。此外,房山等远郊板块的房源交易周期较长,去化压力较大。

市场行情与销售趋势同样显现出这一趋势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4月份,北京二手房住宅的售价较上月略有下降,然而销售量却同比有所增长,整体呈现稳定态势。在核心区域,买卖双方的积极性很高,其抵御下跌的能力和弹性尤为明显。以德胜学区为例,即便是一些老旧小区的房源也依然受到热捧,尤其是小户型,因其价格低廉、学区属性突出,成为了刚性需求者的首选。优质房产的稀缺性愈发明显,成交周期也因此显著缩短。

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郊区市场的“价格齐跌”现象。在房山区,挂牌均价出现下滑,议价空间扩大,一些房源甚至挂牌超过一年仍未售出;而在延庆区,二手房的参考均价也在持续走低,由于公共交通不便利、通勤成本高昂,这使得该区域难以吸引到购房者。

这种趋势并非仅限于北京,上海、广州等一线城市也普遍出现了“中心区域价格上涨、周边地区价格下跌”的现象。核心地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,成为了资本和需求的“安全港”,而边缘地带则因为配套设施的不足和产业的缺失而陷入了困境。

广州市增城区一家中介机构的员工指出,以往他们通过价格竞争来增加成交量,但如今购房者更加重视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购房的确定性。

“一天三价”的核心房源

实地考察结果显示,在四月,北京的核心区域买卖意愿依然旺盛,市场运作展现出明显的抗跌力和弹性。

德胜学区地处北京市西城区,该区域超过60%的住宅属于1990年以前建造的老旧住宅区,这些房屋的年龄普遍超过30年,面临着老化的问题。在4月28日,一套面积为60平方米的典型老旧住宅被挂牌出售,当天吸引了8组看房者,并在第三天以比预期高出3%的价格成交,成交总价超过了880万元。

西城月坛、海淀万柳等区域的小户型因其价格亲民、教育资源丰富,成为了刚性需求住房者的首选之地。中介机构的负责人指出,在西城德胜等学区,60至80平方米的刚需户型所占比例不到30%。加之4月底入学信息采集的截止日期临近,家长们纷纷加快了购房步伐,导致优质房产的稀缺性愈发明显。西城区一家中介公司内部人士披露,近期新挂出的“双学区”房源备受关注,其平均咨询次数已超过20批次,个别房源甚至出现了“一日三价”的激烈竞拍局面,而平均成交时间也从原先的10天大幅缩短至5天。

在北京西城区的三里河区域,类似的情形也屡见不鲜。以4月中旬的一笔买卖为例,一对年轻夫妇从看房到成交仅用了短短3天时间。据中介经纪人赵虎回忆,这套房源上架仅5天,尽管面积只有60平方米,但布局得当,空间利用率高,而且价格在同类型房源中更具吸引力,在核心区域堪称性价比极高的优质房产。

链家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位于北京核心区域的优质房源,其平均成交所需时间已经由去年的90天大幅缩短至54天,这一变化使得成交周期减少了40%。
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郊区市场的低迷。

4月份,房山区挂牌的平均价格是每平方米2.5万元,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4.4%。然而,实际价格可能还要低,大约在每平方米2万元左右。据房山区一家中介公司的负责人透露,长阳板块的议价空间可以达到8.3%。此外,一些房源的挂牌时间已经超过一年,但至今仍未售出,这显示出市场面临着较大的去化压力。

房山板块地处北京市西南边缘,虽与市中心相比在教育、商业、医疗等资源上并无明显不足,但整体质量却与市区存在较大差距。特别是在教育领域,房山区内优质学校数量不多,高等教育主要依赖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大学,与东西城、海淀等教育发达区域相比,存在显著差异。尽管房价相对较低,但仍难以吸引那些有子女教育需求的购房者。

延庆板块地处北京西北远郊,其二手房价格在4月份的参考均价为每平方米16723元,较3月份环比下跌了1.42%,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下跌了12.78%,这一下降趋势与3月份保持一致。延庆区域在公共交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,公交线路覆盖范围有限,这是该区域难以忽视的不足之处。延庆某中介公司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指出。

延庆的房价尚不及市区的一半,然而,即便通勤费用至少需70元,每天耗费约100分钟在路上的时间损失,这对我来说是难以忍受的。居住在北京市中心的小李购房者坦言,正是由于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时间代价,他最终放弃了在郊区购置房产的打算。

分化共性

绿中介的数据揭示,至5月7日,北京的二手房挂牌数量已攀升至140902套,库存量不断增多,且增长势头并未有所减缓。非核心区域正遭遇交易周期延长、潜在买家不足等多重挑战,在去化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,二手房的价格或许将面临新一轮的下跌。

一些受访者透露,他们正保持谨慎的观察立场,同时期待着房价能够继续下降,以便抓住低价购入的良机。

北京并非唯一的例子,上海、广州等众多一线城市也正遭遇“中心区域价格上涨、周边地区价格下跌”的明显分化现象。

上海的核心区域,如黄浦等地,新房的平均价格已经高达每平方米10.5万元。其中,一些项目,比如保利外滩序BUND88,其单价甚至超过了12.7万元/平方米。静安和长宁区域的次新房二手房挂牌价较之前一个月上涨了0.1%。学区房和靠近江边的房产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。然而,在崇明、金山等远郊地区,新房的平均价格仅为1.6万至1.7万元/平方米,有些老旧二手房的总价甚至不到一百万。这让经纪人感叹,房价已经跌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。

广州海珠、荔湾等核心区域,其优质的学区房和江景房,深受购房者的青睐。据广东中原地产的负责人黄韬透露,自2024年10月起,核心区域的成交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。截至4月,广州二手住宅的网签量同比大幅增长了12.97%,其中华景新城等一些传统小区的涨幅甚至超过了20%。

核心区周边,如增城、花都等外围地带,与中心区域形成了显著的反差。据克而瑞的统计,广州市的整体库存去化周期已经超过了20个月,其中增城区的库存占比更是高达20%以上,位居各区域之首。

专家指出,一线城市市场的分布情况揭示了城市发展的不平衡问题。其中,核心区域凭借其独特的资源配置和政策优势,成为了资本和需求的避难所,而边缘地带由于配套设施不足和产业空白,往往容易陷入困境。

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,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,核心区域的房产可能会变得更加稀缺,其投资价值也可能进一步增强,从而使得房价的稳定性更加明显。与此同时,如果外围区域在交通、教育资源等方面不能实现显著的提升,它们可能会长期陷入销售难题。对于购房者来说,清晰地界定自己的需求——是追求资源的确定性还是更看重成本效益——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。

0 留言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