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地域找工作,究竟该在哪里安家?即便在城市中觅得一份职位,又如何能持续稳定地居住?关注民生问题,让我们跟随镜头,来到上海,一探究竟,了解校园保租房供需对接会的盛况。
校园内可引入岗位,同时可租住的房屋亦能进入校园。自4月27日起,上海举办的第四季“保障性租赁住房毕业季进校园”针对高校毕业生安居保障的专项活动已逐步展开。首场供需见面会于同济大学成功举办,吸引了超过50家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企业参与,他们在校园内进行了房源的介绍和推广。
本季度活动为期两月,将呈现70余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,共计超过一万套房源。走进校园,面对面咨询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房源的类型、价格,以及不同房源之间的区别。
首场对接活动吸引了来自11所高校的毕业生参与,咨询次数达到了近5000人次。
同济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林杉依手持自己亲手绘制的地图,图上密布着她精选的房源信息。她已确定就业去向,正计划在毕业前夕寻觅一处合适的出租屋。
本周末,林杉依着手实地考察房源,计划考察的项目共有两项,均为独立的小户型设计,月租金大约在3000元上下。
推行“居住+”方式 满足青年人成长生活需要
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,为了满足当代年轻人对住房及环境的多元需求,上海在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中,主要推广“居住+”模式,在基本的居住功能基础上,增加学习、办公、创业、文化、健康等多种功能,通过整合多方资源,全面满足年轻人成长和生活方面的需求。这样的举措有助于促进年轻人的成长,进而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。
0 留言